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作者:root 浏览次数: 次
中国教育网讯,11月25日,为期两天的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教育网络》杂志承办的“2010教育云服务暨优质数字资源整合大会”在北京邮电大学开幕。会议总结了我国教育云的建设与应用,交流了教育云的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探讨了云计算在高校的实际用途、其所遇挑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我国教育云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吸引了来自业界的300多名专家和学者,以及高校一线技术人员的参与。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李志民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为大会作了致辞,他表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准是以技术发展为标志的,互联网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将会对我们这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具有创新性的应用使得互联网更加具有魅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 倪光南
在上午的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作了题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报告,他说:“云计算可以满足海量数据高速处理的需求,缓解当前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的压力;适应业务需求和业务量的快速变化及软件服务化SaaS的趋势;大大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满足绿色节能的需求;有利于集中管理,便于运营维护,最终也将增强信息安全。”
倪光南认为,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应积极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开源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这样可以大大节省IT开支,给本国公司更多的市场机会,使信息系统更切合自主可控与实现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并带动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不过,云计算的标准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倪光南表示,现在云计算还处在发展阶段,远没有成熟,所以还缺乏通行的标准,各厂商推的云计算方案/平台各不相同,各家云计算方案/平台上的服务可能互不兼容、不易迁移,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 孙毓忠
随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孙毓忠谈到了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绿色软件挑战,他认为,绿色软件是绿色数据中心的关键。
同时,孙毓忠指出面向数据中心的超级计算模式会遇到挑战。孙毓忠认为挑战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计算系统日益膨胀导致的高能耗;其次是软件系统日益复杂导致的高阻尼性;最后是处理器多核化呼吁软件的高扩展性。此外,孙毓忠期待超级计算模式下的绿色软件可以降低数据中心能耗100倍。
江苏省高性能计算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地球与科学工程学院教授周会群
江苏省高性能计算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地球与科学工程学院教授周会群认为,目前,业界一般认为云计算必须要用到虚拟化技术,但是如果高性能计算中采用虚拟化技术的话,可能将会使得计算性能大幅度地降低。因此,他认为,高性能计算中采用云计算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此外,他就GPU与CPU各自的优势和缺点与大家进行了探索,他认为,GPU将会加快计算速度,但是会损伤效率。另外,他就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的运行模式进行了介绍,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具有借鉴性的发展模式。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络信息处处长 曾艳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络信息处处长曾艳主持了大会开幕,北京科技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杨扬主持了“云计算产业高峰论坛”。
会议现场
本次大会分为“云计算的发展与创新论坛”(11月25日上午)、“校园云服务发展论坛”(11月25日下午)、“数据中心与云服务体系框架论坛”(11月26日)和“数字资源整合与云服务发展模式论坛”(11月26日)四个环节,将有近20位来自业内的专家和学者为大会作了精彩报告。
此外,会议也得到了Dell、Google等企业的支持,拓宽了云服务产学研之路。